星際戰士是大遠征期備受讚譽的英雄,後來在荷魯斯之亂的戰鬥中成為死敵。
我們知道星際戰士軍團規模龐大,畢竟他們必須征服泰拉,然後是整個銀河。許多資料都曾提到他們的規模和部署,粉絲們也常常對確切的數字感到好奇。但真相往往難以確定。

星際戰士軍團在大遠征初期從泰拉出發時,每支軍團至少有10萬人,遠比第41個千年的戰團規模要大。
但僅有這個數量還不足以征服銀河。在這個樂觀的收復時代,星際戰士很少單獨部署在一個戰場上。他們是人類軍隊的矛頭,是粉碎敵對帝國意志、壓制異形暴君、為數百萬人組成的帝國軍隊開闢道路的突擊部隊。
隨著軍團逐漸與他們的基因原體會合,他們的組成發生了變化,包括整體人數。有些軍團迅速壯大,而有些則偏好更精簡的組織,這一切都反映了他們收養家園世界的文化以及基因之父的偏好。
這些規模的變化有些被詳細記錄,有些則只是估計。由於許多軍團在多個戰線上作戰,招募也主要由各自管理,沒有任何單一來源能百分之百準確。
有些軍團嚴格遵循最初的結構,例如帝國之拳,始終堅持帝皇最初的願景。

有些則被認為規模顯著增長。叛亂爆發時,極限戰士比其他軍團大得多,荷魯斯之子和懷言者人數也很多。鋼鐵勇士的規模與極限戰士不相上下,叛亂前的估計認為該軍團有18萬戰士。
許多軍團規模較小,既是因為損耗,也是因為後勤選擇。千子和太空野狼即使在荷魯斯之亂之前也有過動盪的歷史,兩者都因被戰帥精心策劃的悲劇衝突而進一步削弱。
太空野狼在這場戰鬥中部署了7.5萬部隊,但當行星燃燒時,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存活下來,不過,這對他們整體實力意味著什麼,只有天知道。千子的情況更糟,儘管沒有任何帝國記錄能說明有多少人逃過了黎曼.魯斯的怒火。

黑暗天使在與異形種族朗達的慘烈戰役後,以減少的兵力進入叛亂。這些血腥的殲滅戰幾乎消滅了整整一個軍團的星際戰士,其中不少是獅王的子嗣。
有些軍團的規模只能推測。沒有任何確切記錄說明白疤、午夜領主或阿爾法軍團的規模,不過我們知道阿爾法軍團至少有5萬人在登陸點大屠殺出現。
叛亂開始時,叛徒軍團的數量更難確定,因為大多數都經歷了從隊伍中「清除」帝國忠誠者的時期。例如,死亡守衛在大遠征結束時約有9.5萬人,估計在伊斯塔萬3號清除了約四分之一的兵力。吞世者、荷魯斯之子和帝皇之子也以類似方式清除了異議者。

隨著荷魯斯之亂的軍團間戰爭帶來的慘重損耗,許多軍團人數迅速減少。沒有人比登陸點大屠殺的三個忠誠者軍團損失更慘重。暗鴉守衛和火蜥蜴幾乎全軍出動,大多數人陣亡。與此同時,鋼鐵之手派出的人數較少,但部署了最精銳的連隊,幾乎所有人與他們的基因基因原體一同犧牲。
儘管如此,這三個所謂的破碎軍團仍然保留了足夠的實力,成為叛徒軍團進軍泰拉路上的眼中釘。
隨著荷魯斯之亂持續,許多軍團加快了招募速度,試圖彌補不斷的損耗,黑暗時代的戰鬥極為慘烈。到了泰拉圍城時,大多數軍團已開始採用快速的灌輸程序,用數千名未經考驗但渴望戰鬥的速征新兵補充隊伍。這些戰士仍然是星際戰士,但對他們來說,大遠征的榮耀已是半知半解的傳說。他們活著只是為了在充滿仇恨的內戰中與其他星際戰士戰鬥並死去。

Share this :
George May 3, 2015, 6:32 PM
Great blog post! Following